在 App Store 的各個類別中,最近很熱鬧的其中一個類別應該就是新聞類的 App 了;例如,最近我們提過的「用簡單的方式讀喜歡的內容 Flipboard for iPhone」或「展現你的閱讀風格 Flud 2.0」,後來連 Google 也趕緊加入這個行列,發表了新玩意兒 Currents。
這個讓行動裝置使用者自行訂定新聞內容並結合社群的點子,看起來真的很吸引人,不僅吸引一般的使用者,也吸引了許多的開發人員和開發商。除了上述這幾個 App 之外,我們還留意到先前被 CNN 收購的新聞程式 Zite,在這個領域中也是個佼佼者,更開心的是,它前陣子也推出了適用於 iPhone 的版本,讓讀者不僅可以在 iPad 上使用,也能用 iPhone 隨時隨地讀取自己喜歡的內容。
許多此類型的 App 多會依照 Flipboard 的方式,讓使用者選擇、決定特定興趣的文章來源,甚至直接整合 Facebook 或 Twitter 的塗鴉牆或時間列內容,換句話說,我們無需另外開啟 Facebook 或 Twitter 的 App,就能直接讀取牆上訊息並回覆。這很方便,但有時候也干擾了我們的閱讀…
到最後我們可能會發現,我們在這個新聞 App 上,花在 Facebook、Twitter 等社群的時間遠超過實際閱讀特定主題文章的時間,我們仍舊在 Facebook 或 Twitter 來來回回的佈告訊息間徘徊,而非專注在閱讀某些主題的文章或評論。我們或許只是把 Flipboard、Flud… 轉變成另一個 Facebook 用戶端程式,只是用我們偏好的方式 (如雜誌編排的風格) 來呈現…
Zite 在這點比較不一樣,就像我們在先前的文章中所提:
Flipboard 讓你從社群網路自己所選的各項頻道來取得新聞和文章,因此你大概都知道文章的來源,而 Zite 則會分析你的 Facebook 和 Twitter,找出你感興趣的主題,然後從許多你可能不知道的新聞網站或部落格來提供資訊。
雖然 Zite 同樣會連結我們的 Twitter、Google Reader 訂閱…等等,但它僅是透過這些來源來分析我們的閱讀喜好,而非直接將這些社群動態或訂閱內容納入到 App 中,因此我們在 Zite 不會看到 Facebook 或 Twitter 好友的貼文或動態,也不會看到自己在 Google Reader 的訂閱頻道與記錄。
別以為少了這些社群的互動資料或 Google Reader 的頻道內容,Zite 比起其他新聞 App 就會相形失色,相反地,Zite 的選文機制頗具智慧,會隨著我們的閱讀習慣進行選文的調整,在閱讀的同時,按下豎起大拇指的按鈕來表示我們喜歡這篇文章,可以讓 Zite 更迎合你的閱讀喜好,之後便不會在許多不感興趣的文章中浪費時間;除了提供不錯的文章之外,Zite 似乎也會盡量避免同個話題的文章,這與我們在使用自行訂閱的新聞頻道時老是看到相同話題的文章,就不太一樣!
此外,使用者還是可以自訂額外的主題,如烹飪、攝影、賽車…等等,讓整體內容的呈現上更為豐富,因此,我們常會發現許多很棒的文章,而這些文章可能來自我們從來沒留意過的網站或部落格。
在內容呈現上,Zite 比起其他同類型的軟體來說,似乎將更多的比例放在文字上,因此若與 iPhone 版的 Flipboard 相比,可能會發現 Flipboard 較偏向圖像式的操作,使用者透過點按圖像和翻閱頁面來查看影像和內容,而 Zite 除了單頁顯示更多的文章外,點選之後則會顯示完整的文字內容;有時候反而有種感覺,Flipboard for iPhone 較適合拿來瀏覽照片、圖片或閱讀短訊,而 Zite 則讓我們自在地閱讀更多的文字內容。
還有一點很不一樣的是,我們在 Zite 中無法看到 Facebook 或 Twitter 等社群服務的動態訊息或貼文 (我們也不希望將來它會納入此功能),這對想要專心閱讀的人來說可能反而是一個好處,這讓我們可以專心閱讀各個版面每一篇「新鮮的」文章,發掘有趣的內容 (若真的想要進行分享,還是可以分享到 Twitter 或 Facebook),但僅止於此,我們不會花費多餘的時間讀取朋友動態或新進 tweet、甚至費時回覆,結果反而將閱讀的重點變成瀏覽社群網路。
Zite 表面上看起來與其他新聞 App 很類似,但其實裡子與訴諸的理念其實很不一樣,不過度強調社群的連結,反而回歸內容與閱讀的本質,閱讀者可以從眾多來源的一篇篇文章中找到新鮮的點子、享受不同的內容。
有 CNN 掛保證,相信你也可以在 Zite 中找到另類的閱讀體驗。